森梦商朝文史网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夏商周启示录徐宏作序; 罗欣+徐吉林+刘素丽+杨斌一致推荐徐宏:“这本书看完就放不下,最后我会用‘震撼’这个词来形容我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 ★界碑:从这本书开始读中国历史! 此书具有界碑性质。 作者已经攀上了这个研究领域的顶端,也将是同类研究和写作无法绕过的作品。 同时,也设立了一个起点:任何对中国古典思想、信仰、伦理、风俗、政治、制度感兴趣的研究者或普通读者,都可以从本书开始探索。 这部作品也是过去几十年社会安宁和财富积累的结晶,让我们在再次进入黑暗的历史通道之前,得以一窥我们的群体为何如此,为何如此之远。 它将鼓励我们认识自己,面向未来。 ——诸圣书苑创始人刘素礼 ★数学家的逻辑,作家的想象力 一部好的历史作品,不仅需要数学家的逻辑,更需要作家的想象力。 从这一点上看,李朔的《兼商》宏大中透彻,精微中透彻:它详述了中华文明早期人祭的出现与消失,以及《武王商战》为何不只是一个事件。 一次简单的政权更迭,就是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 所以,我想用“商周之变”来概括李朔的感悟:对于中华文明来说,这种变化比两千多年后的唐宋之变有着更深更远的意义! ——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西陵印社社员、《海贝与贝币:一段鲜为人知的全球史》作者杨斌 用考古成果解读神秘文献,重构大王的历史认知传统上的吴灭周 在古代的历史叙事中,商、周、夷的面貌是模糊的。

  我们对其背后的细节知之甚少。 纣王的“无道”有哪些表现呢? 商代皇室的贵族生活是怎样的? 商朝的人是谁? 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牺牲之间有什么秘密? 本书运用大量现代考古发掘成果,对应甲骨文和《易经》卦辞,重新诠释难懂的文字,为读者揭开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一页。 王国维之后,商周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李朔把这种重要性描绘得淋漓尽致。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罗欣 人祭的再现与中华早期文明从相伴到分离的伟大转折的巅峰。 周文王因被商纣王怀疑,被当做人畜关押在殷都,而他的长子伯夷考也被纣王祭祀。 此后,文王在《易经》中发展出卦卦体系,记录了周文王亲身经历和认识的许多事件,最终目的是计算《简商》的方略。 武王灭商后,仿效商人的人祭行为; 武王死后,得到周公的辅佐,彻底取缔了人祭宗教,销毁了商代有关人祭的文献记载,开创了一套没有人祭的理想。 历史叙事,以及以“德”为基础的世俗政治道德体系。 国家之大事,在于祭祀与荣。 本书从人祭入手,讲述了商代祭祀与战争为何如此密切相关,以及殷周时代的变迁是如何发生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许吉林 ★发现远古时代的人文精神,追忆中华文明的启蒙,追根溯源。 商周时期是中国新生活的起点。

  这不是简单的朝代更替。 周代开创的礼乐文明取代了商代的鬼文化; 周公、孔子的人文主义战胜了武丁、纣王的“宗教神秘主义”,奠定了中国人信仰的基石。 ★青年历史学家、《南北战争三百年》作者李朔新作生动的叙述深入探讨了民族渊源、信仰风俗、战争军事、商人周人的日常生活。 它将旧纸堆、废墟变成生动的情节故事,用史料把神话中的人物(姜太公、周文王、商纣王……)描写得有血有肉。 【内容简介】 《李朔中国史》开篇,从本书开始读中国史! 本书主要讲述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变迁。 从4000年前夏朝(二里头文化)的出现,到3000年前商朝灭亡、西周建立,时间跨度超过1000年。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华北地区就形成了原始的杀人祭祀宗教。 第一个王朝夏朝(二里头)也沿袭了这种人祭文化,并在随后的商代达到顶峰。 周人地处偏远的西部,没有人祭的传统,但他们曾投靠商朝,猎杀羌人为商朝献祭。 周文王因被商纣王怀疑,被当做人畜关押在殷都。 最后,文王的长子伯夷考被纣王所杀。 文王学习商人的算命术,发展出《易经》的卦卦体系——记录了周文王亲身经历和认识的许多事件,最终目的是计算“简”的谋略上”。

  武王灭商后,仿效商人的人祭行为; 武王死后,得到周公的辅佐,彻底取缔了人祭宗教,销毁了商代有关人祭的文献记载,开创了一套没有人祭的理想。 历史叙事,以及以“德”为基础的世俗政治道德体系。 周公的这些举动创造了新的中华文明。 五百年后,孔子编纂了儒家《六经》,系统梳理了周公的理论成果。 周公和孔子塑造了儒家学派,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概括地说,本书借助考古资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古代人祭习俗的产生、兴盛、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和人祭的伟大转折。中华文明早期从相伴到分离,再现古人(周人)。 )为终结商朝和人祭习俗做出了巨大努力,使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