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作为一名京剧票友,他的故事源于孩提时代。当时年仅五六岁的他,就被爷爷带着去听戏,逐渐对晋剧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首次听戏体验,是在观看《打金枝》这部经典作品时。那时候,对色彩敏感和对绘画热爱,让小马飞对戏曲中的众多脸谱感到好奇,尤其是花脸脸谱,这种在当时看来既恐怖又吸引人的东西,对他来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随着年龄的增长,马飞对于戏曲之路越走越深。他不再局限于一个剧种,而是开始探索其他类型的戏曲世界。在一次偶然机会中,他发现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关于京剧系列节目,那里有著名演员马连良的声音给予了他深刻印象,从此开启了他与京剧不解之缘。之后,他开始学习马派老生,“馬派風格就是飄逸、潇洒,表現人物比較自然而富有活力,与其他派别多重視唱腔不同,馬派還非常注重舞台表演,這也是我喜歡馬派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自学京剧过程中,马飞第一次尝试舞台表演实践。那是在高三时的一次年级新年联欢晚会上,当时只穿了一身最原始说相声用的灰色大褂进行表演。他那时候还只是个孩子,没有经验,更没有专业训练,但他的热情和努力让人印象深刻,即使后来有人议论:“今天下午居然还有人唱京剧啊!”但也有人表示:“啊,我原来以为只有老人家才喜欢这种古老艺术。”
大学期间,他加入了一所中文系,并通过军训活动第一次公开唱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淮河营》,虽然那天赢得了一片掌声,但更多的是因为大家觉得不可思议。当夜晚,在隔壁寝室串门的人们听到有人议论:“今天下午居然还有人唱京剧啊!”“呵呵,就是我”,他有些自豪地答道。在大家的要求下,又一次流露出来的心情,那些同学也就成为了后来的梨园社创办阶段的人物。
尽管面临来自家庭、学校甚至社会上的压力,但并未阻止他的热情。父母虽然最初反对,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开始接受并支持儿子的选择。“他们现在都比较支持,我父亲常常跟朋友讲,说我儿子很特别,有自己的追求。” “他们甚至还帮忙宣传我的活动。”
2005年3月,由于内心强烈希望弘扬 京劇文化,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成立了梨园文化促进社。这个社团旨在将传统艺术融入现代生活,以一种更加接近青年的方式去理解和欣赏古代艺术。这背后的理想驱使他们不断前行,不断探索,最终成功举办了一场华中地区最大的 京劇 演出会。这场盛事不仅展示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 的尊重,也展现出青年一代对于创新与发展 的渴望。
从初衷到行动,从梦想到现实,每一步都是充满挑战和考验。但正如每一位艺术家的精神一样,只要心怀梦想,不畏艰难,就能迈向成功。而站在历史交汇点上,看待这一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能够通过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态度,为自己的事业奋斗到底,为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所以,当我们谈及那些曾经走过相同道路的人们,他们或许已经踏上了不同的旅程,或许已经收获到了各自想要的事情。但无论如何,他们共同拥有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关于追求梦想、克服困难以及实现个人目标的小小传奇。而这些故事,它们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情感财富,它们激励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丰富,更有意义。
最后,在回顾这一路上所发生的一切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那些默默付出的角色——那些帮助过我们、陪伴过我们的老师、朋友和家人的存在。正是由于你们,我们才能站立在这里,用我们的声音为这个世界添砖加瓦。如果你愿意成为那个改变一切的小小力量,请记住,无论你的位置是什么,你都能做出影响。你只需找到自己的那份光芒,然后让它照亮周围所有人的心灵。你是否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