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虞集,元代的一位著名学者、诗人。我的祖籍是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而我的父亲虞汲曾在宋朝担任黄冈尉。在宋朝灭亡后,我们迁移到江西省的崇仁(今属江西省)。我的母亲杨文仲,是国子祭酒的女儿,她对我进行了早期的教育。当时,我就已经能够阅读书籍,并且能理解《论语》、《孟子》和《左传》的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儒家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师从理学家吴澄,对儒家的世界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元朝统一全国之后,我先在江西南行台中丞董士选府中教书,然后来到了大都(今北京市)。我被推荐为大都路儒学教授,并且很快成为国子助教。我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也吸引了很多求学的人们。
随着皇权变动,我陆续担任太常博士、集贤院修撰、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和集贤修撰等职位。在泰定帝时期,我建议筑堤防止潮水泛滥,这个提议虽然未被采纳,但后来海口设立万户之计,就是基于我的主张。
最终,在文宗登基后的某个时候,他命我负责编纂《经世大典》,这是一部研究元朝历史非常重要的手册。经过两年的努力,最终在至顺二年完成。这本书共880卷,对于研究元朝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后,由于眼疾的问题,我请求外任,但并未得到允许直到文宗及幼君宁宗相继去世,才得以告病回归故乡。最后,在至正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即6月20日,那一年我去世,其谥号为“文靖”,追封为仁寿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