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怀仁自1950年入读安徽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科以来,便开始了对表演艺术的严格训练。1958年,梅兰芳来到安徽进行演出,她深受《打焦赞》中杨排风一角的魅力所吸引,不仅被其精湛的化妆和挑花线动作所折服,还有幸亲手接触,这段经历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加入黄梅剧团后,孙怀仁扮演了各种角色,从花旦到刀马旦,再到彩旦、老旦和娃娃生,每一次角色变换都让她学习到了新的技巧。
1980年,孙怀仁踏上了成为导演的道路,在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进修。在那里,她不仅系统地学习了世界各流派戏曲理论,更常与同学们互相学习,一起探索创作之路。一年的时间里,她回归剧团,就立刻参与安排香港巡迴节目,并在第二年的排练中发现马兰具有非凡的潜质,最终决定由马兰饰演龙女。随后,又带领大家完成了《风尘女画家》和《无事生非》的排练。这三部作品如同“马兰三部曲”,实则也是孙怀仁作为导 演的一次又一次成长与尝试。
作为一名学者出身于表演界的人士,孙怀仁在导 演时尤为注重理解和帮助每位演员。她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指导,对于那些尚未完全掌握人物塑造技巧的新人尤其关心。与此同时,她也意识到了许多话剧导 演虽然擅长分析人物,但往往难以提供具体指导,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小伙伴感到困惑。而孙怀仁,则善于教会他们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因此她既是每个人的镜子,也是知己。
即便退休之后,孙怀仁仍然将自己生命中的热情投入到黄梅戏艺术发展上。她认为,要想使黄梅戏继续繁荣,就必须始终牢记观众的心声,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场景上的细节,让他们喜欢上这门艺术形式。她坚信创新是必要的,但不能忘记本身根基上的传统精髓。在这个过程中,孙怀仁扮定了一位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用她的智慧引领着这一美妙而古老的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