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其政事见长,其人伉直好勇,鲁国卞人。自幼家境贫寒,从事劳作维持生活,后师从孔子。《史记》记载,在拜入孔门之前,子路性格刚强、直爽,不惯于礼仪,一头雄鸡式的帽子、一剑公猪装饰示威气概,对柔弱的孔子多有冒犯。
然而,通过孔子的引导和礼乐仪式的教化,使得子路逐渐改变了态度,他穿上了儒服带着拜师礼物,最终成为了一名受尊敬的学生。他在与老师之间展现出果烈刚直的一面,对错误敢于提出批评,并勇于改正深得孔子的器重。
作为一个性格爽直的人,他的事亲至孝、多才艺、忠于职守,是个志伉直之士,但同时也常因好勇而遭到师父痛责,被认为“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即他的好勇未能转化为真正的学问和修养,只是表面的行为而已。尽管如此,他还是被看作是能够升堂(即进入学术殿堂)的人物,只是在文化修养上还需进一步提升才能真正“入室”(成为君子)。
最终,在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即前480年),卫国陷乱中,为救主卫出公姬辄被蒯聩所杀,当场砍成肉泥。在三月初三结缨遇难,被葬在澶渊(今河南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