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姚天福以其刚毅正直著称,被誉为“巴儿思”,他的事迹如同一座丰碑,记录着他对抗权臣、护民利的故事。从监察御史到刑部尚书,再到扬州路总管,他的一生都在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姚天福出身绛州人家,从小就读《春秋》,通晓大义。在朝廷中,他不畏强悍,以直言折服权臣,受到帝王赏识。他被赐予名号“巴儿思”,意即不可一世的猛虎,也是忠诚的象征。
一次,他揭发宰相阿合马的不法行径,当殿列出三条罪状,即时被忽必烈召来,对质。虽然元世祖对此感到震惊,但也对天福佩服不已,将他提升为“巴儿思”并厚赠之。而天福却坚辞,不接受任何回报,只希望能继续履职纠弹。
当时御史台设有两位大夫,但纲纪无统,导致官场腐败严重。天福奏请恢复按察司制度,这样可以广泛视听、防患未然,更深远地维护公平正义。大夫玉速贴木儿受命处理此事,并得到了皇帝的诏令,最终按察司得以恢复。
然而,由于这次事件引起了权臣们的反感,天福遭到了降职和调离。但他并不气馁,在河东道提刑按察副使任上,他又一次揭露了官员贪污问题,并成功免除了民众繁重的徭役。这份功绩再次赢得了皇帝的赏识,被提拔为中顺大夫、治书侍御史。
随后,他历任淮西道按察使、湖北道按察使等职务,在每个地方,都力主清除奸恶势力和豪强侵扰百姓,为民除害。他还亲自调查省臣贪污案件数十起,对涉案者进行惩处,使得地方政局安定下来,被认为是实至名归的人物之一。
在山北道按察使期间,他教导百姓种植树艺,使他们生活富裕而安稳,更建祠刻碑,以纪念这一成就。在甘肃行省参知政事任上,因母老辞官;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期间,又因真定路驿传之需过度扰民,而提出改善方案,使之不再影响百姓生活。此举获得了皇帝赞许,并被颁布为全国模范政策。
姚天福晚年曾先后担任江西行省参政、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等职,其中尤其是在京城负责治理时期,其才能与智慧得到更高程度地展现。他最终病逝于大都,享年七十三岁,被追封为平郡公谥号忠肃,是一位真正值得敬仰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