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上的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吴晨,以坚定的决心回顾了他在援鄂抗疫中的每一步——"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必将义无反顾地站起来,而我作为一名年轻人,更是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检测工作36天,武汉修整待命15天,返京隔离14天——整整65天后,吴晨告别“吴队”的身份,回归她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的生活。回想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移动P3检测队队长,带领25名队员在武汉做检测的日子,每天嘱咐队员穿防护服“慢一点仔细一点”、每晚开车接队员挨个喷酒精消毒,起步的短缺和磨合,高检测通量的压力,后来的默契运转,以及后方搜集物资的紧张、传到前线的担忧,这些鲜明的记忆组成了她“人生中这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对吴晨来说,是这段经历的一份荣誉,也是一枚抗疫的心灵纪念。这份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对于克服困难至关重要。在这场以生命为代价进行战斗时,她明白了只有团结才能战胜一切。
火线组队战斗始终,不仅考验着科学家的专业技能,还考验着他们的心理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她深刻理解到,在逆境中成长才更有意义。她曾说:“报名时很多人踊跃去一线,但这不是只靠勇敢。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我们要职业化。”
千头万绪从头摸索,那65天给了她超乎预期的人生思考与成长。一流科学家去做统筹协调而非纯技术性的工作,从事肿瘤这种高精尖研究的人去疫区直面传染病,是个体与整体、数量与质量、资源与需求之间矛盾不断发生的地方。而选择也是如此。
在那场持续数月的大战中,他们共计检测样本2278例,并保持了99%以上的检出率。这段时间里,他们始终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做事,并严守“保障生物安全”的要求,以确保安全、高效完成任务。
最重要的是,“零感染”是她们一直追求的事。接受采访时,她反复强调医学教育中的防护教育和生物安全教育之重要,因为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医学生快速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
最后,当所有检测人员返回北京并接受4次核酸检查均呈阴性后,这让他们都感到无比安慰。那65天不仅是对抗新冠病毒的一场战斗,也是对个人责任和医疗伦理的一次考验。而现在,他们带着这份经历,将继续推动科技服务于人民,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