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贤达,武术教育家、国家级裁判、九段武术大师,通备流派的传承人。出身于著名的武术世家,其家族六代相传习武,是中国武坛的知名人士。回族,以河北沧州为祖籍,早年在父马凤图和二叔马英图的大力影响下开始习武。得到了父亲真传,并专攻“通备劈挂”、“开门八极”等技艺,以及“大枪”、“奇枪”等劲道。此外,他还学习了罗文源所传的棍法嫡传,并研发了独特的“马家鞭杆”。其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马家拳、马家鞭杆”的一绝。
在体育学领域,他兼修拳击、摔跤、击剑,并获得体育学专业教育。他毕业于天津河北师范学院体育系,在陕西师大体育系担任研究室负责人。在1972年的全国武术比赛中,被国家体委邀请担任总评议长,并参与制订《1973年武术竞赛规则》。他还曾多次担任全国性赛事中的裁判工作,为后来的 武术运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方面,马贤达执教22年,把他的精髓注入西安体育学院,使学校成为通备劈挂等正统技艺的重镇。他不仅是学生们尊敬的老师,也是国内外广泛认可的权威人物。在1983年的十大拳师讲课中,他承担了两项讲授任务,其中一项以百分之六十以上被选题者而闻名。
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马贤达不仅擅长短兵格斗,还曾获1952年的首届华夏杯散手冠军和1953年的全国短兵冠军。他对中国短兵格斗有着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总结,为后来人的学习提供了宝贵资料。
此外,为了表彰他对中国体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荣获1985年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奖以及1995年的当代中国十大武术名教授称号。这位九段高手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创作者,不仅发表过众多学术论文,还编著有《中国武术史上的少林寺与达磨》、《通备拳》、《大刀王五传奇》等作品。
综上所述,无疑可以说,这位伟大的教师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更是世界范围内最杰出的文化使者之一,其卓越成就将永远激励着后世追求卓越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