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海峡新干线上的郑苹如风度翩翩笑容灿烂如同繁星点点的夜空中最璀璨的那颗明星

0

郑苹如,浙江兰溪人,1918年生于风华正茂之际。父亲郑钺,是一位留学日本法政大学的元老,与孙中山先生同窗共事,并加入了同盟会。母亲木村花子,是日本名门闺秀,与丈夫在东京结婚后改名为郑华君。她们有二子三女,其中郑苹如是第二个女儿,从小聪明过人,善解人意,又跟着母亲学习了一口流利的日语。

当年上海第一大画报“良友画报”曾将她作为封面女郎,她的美丽与才华让人瞩目。在抗战爆发后,她毅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以自身优越条件加入了中统。这时她只有19岁,但她的身份特殊,只称“郑女士”三个字,而未写全名。

作为一位极优秀的情报员,郑苹如凭借家族关系周旋于日寇高级官佐之间。她曾和日本首相近卫文磨派到上海的和谈代表早水亲重攀上关系,还通过早水介绍结识了近卫文磨的儿子近卫文隆、近卫忠磨,以及华中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人。她曾想绑架日本首相的儿子近卫文隆,那是一次危险而复杂的情节,最终被命令中止。

汪精衛政權設立特工總部後,由於丁默邨破壞抗戰,被任命為該處處長,他成為漢奸李士群撮合下投靠日伪。在這種背景下,中統上海潜伏組織負責人陳果夫決定抓住丁默邨好色的弱點施行“美人計”。

1939年12月21日,在沫西的一個朋友家吃飯時,丁默邨打電話請求見面,這是他與張瑞京策畫好的第三次刺殺計劃。然而,這一次也未能成功,因為當他們到了西伯利亞皮貨店時,一些形迹可疑的人出現了,使得丁默邨誤以為自己陷入危險,因此突然逃走,而他的司機已經開好了車門。

此後,不知何故,就在這樣一個風雨交加、暗流涌動的大環境裡,一個關乎生死存亡的小插曲悄無聲息地展開。最终,在这样复杂多变的情况下,1940年2月,她秘密处决于沪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上前三枪,当时仅22岁,这段故事就像一个悲剧般结束了,但她的名字却永远刻印在历史上的某一页。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