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式:国学诵读·古韵传承
汤式,字舜民,号菊庄,是元末明初时期的重要散曲作家。其生平年份不详,但据记载,他曾在元末担任本县县吏,因不得志而落魄江湖。在明朝,他并未仕宦,却得到了成祖朱棣的宠遇,常得到恩赏。他以曲录史、咏史著称,其作品丰富多彩,不仅反映了朝代更替和百姓疾苦,还总结历史、感叹人生。
汤式的散曲创作技巧圆熟,艺术风格多样,有浓郁的曲味。他是现今存曲最多、题材最广的一位由元到明跨越时代的曲家。他的作品中有杂剧《瑞仙亭》、《娇红记》,但已佚失。而散曲部分,如钞本《笔花集》及其他集中的作品,现在仍能见到。
汤式的创作特色在于其散曲既具有明艳工巧,又讲究顶真、叠字、嵌字等技巧,以俗中求雅为传统,在雅俗融汇方面对后世有所启示。他的艺术风格表现方面,对梁辰鱼等南派曲家的影响显著,同时他也继承了元代后期散曲文学自然通俗文体特征。
尽管汤式没有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天才,但他的工作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他占有一席之地,是上承元歌词下启新兴乐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后世留下了一片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