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式,字舜民,号菊庄,是元末明初时期著名的散曲和戏剧家。他出生于浙江象山(今属浙江),曾在本县担任过县吏,但未能满足其政治抱负,最终落魄江湖。明成祖朱棣对他颇为宠遇,即便在永乐年间,他仍旧得到恩赏。
汤式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广泛的题材范围,在散曲文学中取得了显著的贡献。他不仅反映了朝代更替和百姓疾苦,还通过他的作品总结历史、感叹人生,并描述了元朝灭亡后的衰残景象,同时传达出对新王朝的期盼。此外,他还以散曲体裁表达悼念之情,为悼亡散曲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尽管汤式的大多数作品已经失传,只有《笔花集》这部作品流传至今,这部集子虽然存在缺陷,但依然展现了汤式精湛的手艺和艺术风格。他的创作技巧圆熟,艺术风格多样,有着浓郁的曲味,被认为是元代散曲跨越时代的一位重要代表,也是在明代新舞台上的老手。
汤式的小令如《咏西厢》,尤其是重句格俳体中的第三句与第二句词意相类,句法相同,这种技巧后世受到了推崇。他的套数也十分出色,不仅善用短套,而且在长套中进行创新尝试。在艺术创作方面,他讲究顶真、叠字、嵌字等技巧,使得他的作品既通俗又雅致。
汤式继承并发展了元代后期散曲文学所特有的文体特征,如俗中求雅,而同时又给予明代南派诸多影响,其艳丽浓纶风格尤为突出。他不仅维护了散曲文学固有的文体特征,而且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因此被誉为上承元曲下启明话始具独特价值。在中国史学界,对于汤式评价虽各有不同,但都公认他是同一时期重要的人物之一,其作品当时深受欢迎,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