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的生平介绍
郑玉,字子美,以学问著称,是元朝时期徽州歙县郑村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出生和逝世时间分别是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和惠宗至正十八年(1358年),享壽六十一岁。他自幼聪明过人,对书籍有着极大的兴趣,长大后,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春秋》三传。
他在乡间教授,不仅门庭若市,而且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前来学习,他被尊称为师山先生,并且创办了师山书院。这座书院很快就成为一个学术中心,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在一定期间内,郑玉选择隐居于东南的覆船山上,与世隔绝地生活十余年。直到至正时期,他被征召担任翰林待制、奏议大夫等职务,但他因为疾病而辞职,从此致力于文学创作。
当明军到来时,守将想要让他投降,但郑玉坚决不从,最终以身殉国。在他的作品中,有《师山文集》八卷、《遗文》五卷以及对《周易》、《春秋》的注释和研究等,这些作品都流传到了后世。
他的性格敏锐、嗜好深厚,在家乡受到人们敬仰。即使在官场上,他也保持着高洁之志,不屈不挠。在最后几年的生活中,他曾经作诗说:“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这些诗句展现了他对知识与文化的执着追求,也反映出了他作为一代学者的形象。
由于程以文赞扬他的卓越见解,使得他能够独立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因此人们给予了他“一家言”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