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珠,京剧武旦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表演技巧,在京剧界树立了自己的形象。他的祖籍是天津,但他出生在北京的一家渔行家庭。1930年,他进入了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第一期“德”字班,这里是他开始学习老生、小生的起点。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宋德珠逐渐展现出了他在武打、跷功等方面的天赋。
在校期间,他接受了许多名师的指导,如张善亭、朱玉康等,他们教授了他武打技巧;阎岚秋、朱桂芳等则传授了他《打青龙》、《金山寺》等经典戏目。京剧大师如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和筱翠花也对他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培养。
皇天不负有心人,宋德珠凭借自己的刻苦训练和不断吸收前辈们精华,不断提升自己,使得他的表演更上一层楼。他与李世芳、张君秋和毛世来并称为“四小名旦”,开创了一种以武旦挑头牌、新唱法的大轴儿先例。
1959年,他成立了“颖光社”,在全国范围内巡回演出,其戏路宽广,以武旦类戏闻名遐迩。他常演之作包括《杨排风》、《扈家庄》、《小放牛》、《锯大缸》、《战金山》以及《泗州城》,这些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宋德珠幼时就表现出了卓越的舞蹈能力,无论是在舞台上的动作还是身段都令人叹为观止。他通过模仿自然界中的美丽场景,如孔雀展翅或鹰飞翔,以及鸟儿起飞落地那一瞬间,将它们融入自己的表演中,使得他的每一次舞台表现都充满新意。
1960年,宋德珠加入河北省京昆剧团,并于1972年成为河北省艺术学校的一名教师。在这里,他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其中包括后来的著名梆子剧员王丽君。此外,他还担任过河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长直至1984年的去世。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患病导致咽喉癌而逝世,只留下遗憾未竟的人生故事。但他的艺术成就却被后人铭记,为京剧文化添上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