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春,京剧武生,以其卓越的武功和精湛的演技,在京剧界享有盛名。原名李伯,小名长顺,字鹏举,曾用艺名客串李。他出生于哈尔滨,是满族正黄旗人,其祖籍河北雄县道口村。
从小随父母迁居上海,他在6岁时就开始学习京剧,并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戏曲。他的老师包括徐德增、于德智、崔凤鸣等,他们教他《珠帘寨》、《碰碑》、《洪羊洞》等经典戏目。在7岁时,他便在上海首次登台表演,并迅速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童伶。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万春接受了更多不同的教学,如杨瑞亭、张德禄、何月山、张德俊和刘奎童等人的指导。这不仅丰富了他的唱念功夫,还使他掌握了更多独特的武技。在马连良来到上海后,他更是深受马连良青睐,并从马连良那里学到了许多宝贵经验。
1923年9月,李万春随斌庆社赴北京,在三庆园与师弟蓝月春一起演出了《战马超》和《四郎探母》,立刻吸引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此后,他在余叔岩主持下的班中担任陆文龙一角,这是余氏对他的提携,让他成为了一位红极一时的青年艺术家。
1926年,他得到梅兰芳的提携,与梅兰芳搭档合作,在沪上演出了《林冲夜奔》和《战冀州》,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水平。1931年,他组成了“永春社”,并自任主演,不断地排演新的剧目,如《田七郎》、《大树将军》、《佟家坞》等,这些新创作都非常成功。
除了传统戏外,李万春还尝试拍摄电影,为此他与新华影业公司合作制作了黑白有声京剧影片《林冲夜奔》,展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1948年,他成立了鸣春社科班,对后来的很多优秀人才产生影响,其中包括于鸣奎、王鸣咏等人。
1957年,由于政治原因,被错误地划为“右派”,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继续追求舞台艺术。他晚年的生活充满挑战,但仍然坚持不断地排练和表演,最终在1985年去世前夕,以75岁高龄完成了一生的辉煌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