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太极打得好不好,首先看的是走的步法,其次看的是拳是否出的准确。走步在太极里面是基础,太极强调的是力始于脚跟,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而手,上下相随,完整一气。下身决定上盘,步法要准更要稳,上盘才不会晃。
因此,站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站桩之所以称为太极之基础是因为他主要是针对下身的练习,上身是在下身扎实的基础上才来进行开拓的。除了腿部支撑以及柔韧性锻炼之外,还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掌握自身重心位置
为什么说太极拳变换无穷?原因之一就是通过步法和架势转变,使自身重心点发生偏移。在打拳时,要让自己的重心始终偏向一只脚,以避免犯“双重”错误,比如陈式太极拳中的三七开、二八开。这需要根据来力的变化及时调整两脚虚实及其轻沉比重,以保持自身的稳定。
二、提脚高度要适中
原则是进步宜低退步宜高,即低贴近地面、高不超过脚踝。在行拳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足尖高度,一致性,不可忽高忽低,同时应遵循“上一步铲地”,“退一步先行”的原则。
三、双脚运行要保持一定横向间距
在执行招式时,最易犯错的地方就是双足之间的距离。一动不动或动后未能保持一定水线,这会影响身体重心转换,因此,无论前后移动,都需使身体尽可能迅速将支撑脚换到另一只,并保持两足间有适当距离。
四、步幅大小要恰当
每个人的体型不同,对应着不同的迈步尺寸。过小的话无法施展力度;过大则难以控制平衡与稳定,所以应该寻找一种既舒适又稳固的最佳状态。
五、起落要轻灵而沉稳
武术讲究举止自然,如同鸿毛般轻盈,但落地却须像泰山般坚定。此理体现在武当剑法中,每一次踏出都需屈膝落胯,不可奔跑或颠簸,而“落地生根”意味着务必注入足底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协调性与平衡感。
六、四肢相互协调
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人与环境融合,“上下相随”,即感觉四肢是一个整体。当下肢前倾,上身也必须跟进,以达到全动且中正的一致状态。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整个行动就会失去连贯性和流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