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土木堡之变宫女绘画袁宏道的尺牍如同一幅动人的图画

0

香港艺术馆的“繁华都市─辽宁省博物馆藏画展”中,有一幅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描绘了苏州城乡的繁华景象。袁宏道,一个著名的文学家,以他的“独抒性灵”的“性灵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他不仅擅长写山水游记,而且在尺牍方面也有着非凡的才华。袁宏道是一位自由自在地生活的人,他对做官没有热情,很快就辞去了官职,开始了一段流浪山水的生活,这期间他写下了许多美丽的山水游记。当他收到了兄长袁宗道邀请他回京任职时,他不得不放下游历的心思回到京城。在京城工作几年后,他再次感到束缚,便返回湖北老家隐居终老。

作为一名进士出身、首任吴县县令的袁宏道,当他到达吴中的时候,他兴奋的是探索那里的风光,而不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这样表达自己:“弟已至吴矣。若令得此,五湖有长,洞庭有君。”这句话透露出他的渴望和欣赏,也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于政治责任感缺乏的问题。

在其尺牍中,袁宏道以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官场真实面貌。他写给同事安福知县杨安福的一封信里这样描述:“燕中宴集,或见高雅,但未尽倾肠胃,一种欲吐未吐之物尚郁于胸臆间。”接着又指出了做官人的苦恼,“苦瘦、苦忙、膝欲穿腰欲断”,并提出疑问:“人苦令耶?抑令苦人耶?”这些文字充分体现了作者文人本色,对于社会现实持批判态度。

尽管如此,在另一封给朋友杨安福的情书里,又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丈夫各自行其志耳。一乌纱掷于优人,一青袍改作裙裤,一角带毁为粪箕,只是辨此心,则天下事何不可为?”这是对个人追求自由和独立精神的一种宣言,并且最终实现了这一愿望,将二次退出仕途回到湖北公安老家。这份决绝也被反映在另一封给聂化南的情书中,其中提到“我拟安排头戴青笠手捉牛尾永做逍遥缠外人矣”。这正是 袁宏道生平所追求的一个理想状态——一种无拘无束的人生状态。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