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明代山西蔚州(今张家口蔚县)人,号少泉。《明史》有传。他父郝铭为名御史。在监察机构中,御史是专门的监察官,只有敢于直谏而又自身清廉的人才能胜任。
郝杰一当御史,就以杨继盛为榜样,他上奏穆宗:“保定府是杨继盛的故乡,本地官吏和百姓请为杨继盛立祠,以作永久的纪念,请求批准。”皇帝很快批准,并定名为“旌忠”祠。
在边境战事不断的时期,军队中的渎职、虚报战功现象十分严重。而都督、总兵等又掌兵权重,敢于监督军务之事者甚少。郝杰却敢言人之难言,把注意力放在监督军务上。他曾经指出刘焘、耿随卿等人的虚报战功,并将他们革去官职。此外,他还与总兵官李成梁进行较量,对抗其冒功上奏和不公正行为,最终导致李成梁不得不引咎辞职。
郝杰还特别注重研究日本的情况,在辽东督战时,与日本战俘交谈,并多次到海上考察。后来,他与同僚李言恭共同研究并编写了《日本考》一书。这部书共五卷,是中国学者对日本研究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也是研究中日交流史的权威之作。
尽管郝杰刚直不阿,对朝廷重臣也予以评议,但他吃了许多苦头,被多次贬官。在反对与日本议和后,又一次被排挤出京。他最后因病逝世,被追赠为太子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