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婚介机构中名声较高的往往是出生于70年代至80年代的“高龄”女青年。这些女子或许太专注于事业而无暇恋爱,或许挑剔得很,对伴侣要求极高。这让有嫁女心切的父母感到焦虑。不过,历史上看,嫁女儿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是皇帝的女儿,也会面临着同样的困难。
明朝皇帝为何偏爱平民女婿?原来,这个时期有一个规定:公主的配偶要选择英俊善良的人,不可以是文武大臣家的子弟。这一规定出发点是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即担心通过联姻手段,大臣和武将能干预朝政甚至发生权力斗争。
为了彻底防止这种情况,明朝皇室下了死命令,不允许皇家与大臣、武将联姻。所以公主通常只能嫁给地位不高但没有政治影响力的男子。在洪武到崇祯时期,这种措施确实有效地减少了外戚干政的情况。
明代宫廷中的公主们都是珍宝一样的人物,他们的婚事自然也被极其重视,每次都是千挑万选、风光大嫁!于是,在民间出现了一股风气:男人们竞相成为驸马爷,一道独特又迷人的景象。但由于官府与民间脱节,又加上皇家的地位远离普通人,那么如何了解驸马爷,又怎样选择合适的人选成了一个难题。
那个时代,没有科学鉴定方法,只能靠口碑传说和推荐来决定一个人好坏。谁敢轻易对皇帝家族说媒呢?当然只有最亲近的人——宦官。而且,如果宦官品行端正,他会尽心尽力帮忙挑选;如果宦官贪污腐败,就可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从而欺骗一些骗子,让他们通过贿赂宦官近侍来诈骗成为驸马。
这种情况在明代非常普遍,有许多人挂羊头卖狗肉,用金钱购买宦官的心意,为非作歹。而这类事件层出不穷,被称为历史上的奇闻趣事之一。
有一次,在弘治八年(1495年),有个富商叫袁相,他向内宫太监李广行贿想请李广帮助自己娶到一位公主,让自己能够攀龙附凤。李广利用各种机会极力推荐袁相,并吹嘘他的好话,最终成功地获得了弘治皇帝的一致同意,让袁相成为了德清公主的情郎。当有人揭露了李广接受大量贿赂并夸大的真实情况后,弘治皇帝愤怒异常,最终推翻了婚约另寻新夫,而袁相则因骗婚遭受惩罚,但德清公主已经被锁定,与他结婚的事情无法改变,只能顺其自然进行。此举虽然避免了更严重的问题,但仍然让弘治皇帝备感惊慌失措,因为他差点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一个骗子。
嘉靖六年(1527年),永淳公主要招收驸马,由于太监和女官的大力推荐,他们选择了一名叫陈钊的人作为永淳公主未来的丈夫。但就在此前夜,有人告发陈钊家族世代患病,而且他的母亲曾是一名小妾,此消息震惊到了嘉靖帝国,使得整个国家陷入恐慌之中。经查证后发现告发内容属实,因此嘉靖帝国不得不悄悄取消这场婚礼,并重新开始寻找新的候选者,以挽回国家荣誉。此事件展示了王室面对假冒伪劣商品时所展现出的困境,以及对于维护自身尊严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最后,再提及万历十年的故事:万历十年(1582年)的时候,永宁公主要迎娶新夫,但这个过程充满戏剧性。一位姓梁的富豪通过巨额贿赂赢得太监冯保信任,将自己的孙子梁邦瑞送进宫中成为驸马。不料,这个梁邦瑞却在新娘准备完美迎接丈夫那天突然倒地流血,还染红了整整一场盛大的喜庆仪式。但由於這場儀式已經進行完畢,這場醜聞無法輕易曝光,因此最後仍然讓他們完成結婚手續,並將對於喜慶過程中的血跡解釋為“吉祥之兆”。然而,這對新人的幸福生活並沒有長久,一月內梁邦瑞便去世,而妻子的悲剧命运也随之结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次看到了那些自称英俊善良健康且品质优良,却实际上多半是个虚幻泡影或者恶劣人物的手法,以及他们如何利用各种手段蒙混过关并占据显赫位置,同时也揭示了一些无辜受害者的悲惨命运。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着人们追求理想伴侣却常常落入误导与欺骗深渊的一个共同主题。如果我们细究每一次这样的故事背后的原因,可以发现,其核心往往涉及权力的游戏以及个人欲望与社会伦理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地缘关系网交织所形成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