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宋朝皇帝与名人的风雨一生刘禹锡的逸闻趣事

0

在永贞革新失败之后,刘禹锡踏上了漫长的二十多年流离失所之路。正如他深情的朋友白居易所言:“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这段风雨飘零的人生中,也隐藏着璀璨如星的逸闻趣事,如同诗人生命中的点缀。

当刘禹锡在贬居十年的时期,被召回京城担任新的职位时,他曾与好友外出赏桃花。在那繁忙热闹的街市里,他不禁感慨万千,以《玄都观桃花》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首诗中“玄都观里花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透露出一种对权势变化和自我命运的深刻反思。当这首诗被政敌巧妙解读并上报给君主后,刘禹锡再次因诗而受罚,被迫再次远离京城。

《陋室铭》则是在他五十岁被贬至安徽和州期间创作,这是他作为通判的一份应得三间三厢的大房子,却只得到一个三间房。面对大江望着白帆、身处历阳却心存争辩之意,他挥笔生词,将这些感受镌刻于门头: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随着他的住宿地点逐渐简化,从两间房到小屋,他以泰然处之的心态迎接每一次变迁,最终留下了名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这不足百字的小室铭,不仅展现了其淡泊明志、雅逸非凡的心境,更凸显了他超脱世俗、独立思考的品格。他虽身居寒舍,却能保持一颗清凉的心,让人赞叹不已。

随后的岁月里,当五十余岁的刘禹锡重新回到洛阳担任主客郎中及集贤学士等职时,那些年轻时代的风雨已经成为遥远记忆,而他的豪迈洒脱,以及开阔疏朗的情怀依旧未减。他说:“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回归京都后,一众仰慕者纷纷邀请他共进晚餐,其中包括李坤,这位著名诗人的主人公李坤曾写下《悯农》。尽管两人同为朝廷官员,但刘禹锡谦逊地接受了邀请,在李府享受了一番盛宴,与歌姬舞女共度佳节。那一夜,他们畅饮欢歌,在酒酣耳热之际,一首《赠李司空妓》的绝句自然流露:

鬟鬌梳头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江南刺史肠。

前两句赞美歌姬美貌;后两句,则透露了一种对生活奢华与自己隐退生活差异深刻感触——即使身处权贵圈层,也难掩内心对于基层苦难生活的体恤与理解。而这一切,都藏于那简短几行字之间,如同天籁般纯净而动听。

从此,“司空见惯”成为了一个成语,用以形容那些常见又平常的事物,不足为奇。此乃一场简单宴席、一首悠扬咏古,使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相遇,又让刘禹锡无意中烙印下历史上的一页文字,以供将来世代传诵。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