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蝶恋花范梈与元好问的情感交响

0

《清江诗人范梈:情感与正义的歌声》

在宋代末年,清江(今江西樟树)出生的范梈,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坚定的正直品格,在元朝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生平简介显示,他自幼聪颖过目成诵,擅长诗文,与颜延年、谢灵运等古代文人的风格相融合。

在仕途中,范梈担任过多个官职,从翰林院编修到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他不畏艰险,不仅政绩显著,而且用自己的文字揭露了社会上的不公现象,如对抗福建文绣局滥用的女童力作为绣花工。尽管他在外做官,但始终保持着孝顺之心,对母亲十分关怀。在母亲病重时,他拒绝朝廷的命令回家侍奉,并最终陪伴她离世。

范梈的文学创作以秦汉散文为主,其诗风高雅且多样,有趣而又含蓄。他写日常生活、朋友来往以及社会现实,如《闽州歌》、《社日》,展现了他对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追求的一贯态度。虞集曾赞其诗“如唐临晋帖”,但也有人认为这评价有些夸大。而吴澄则将他比作东汉时期那些正直君子的典型人物。

除了诗歌,范梈还撰有《燕然》、《东方》等稿20卷,其中部分作品辑为《木天禁语》,内容涉及个人生活琐事及应酬之作,但也有表达自己处世廉正态度的一面。他的诗句如“雨止修竹闲,流莺夜深至”(《苍山感秋》),展现了自然美景与内心独特情感交织的情境。

关于籍贯争议,一些学者提出范梈是鄂籍人,但这一说法并无确凿证据,而明确资料表明他是江西清江县人。这一点得到权威文献如《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认定。此外,他与傅若金、虞集等朋友或门徒都来自临江府,这也佐证了他的身份。

通过选摘两首代表性作品——《掘冢歌》和《王氏能远楼》,我们可以窥见范梈对于生命短暂、物是人非,以及对友情深厚的情感表达。他的人生观念和艺术追求,使得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后世推崇,为后来的文学家树立了一面旗帜。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