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龄,湖南凤凰县人,清末民初杰出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别名熊凤凰,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他自幼聪慧过人,在私塾学习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学问和能力,被誉为“湖南神童”。在朱其懿的鼓励下,他投身于新式学堂的创办与改革中,为后来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1895年,与朱其懿之妹结婚,并在甲午战争期间决定投笔从戎,但因刘坤一之阻止而未能实现。在此之后,他转向要求变法维新的道路,并参与了两湖营务处的工作,以改进军制。随后,他创办时务学堂并任总理,同时参与创设南学会和《湘报》,推动了变法运动。
1898年的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遭到革职,但赵尔巽等人的提携使他得以重新回到公众生活中。在立宪运动中,他与袁世凯等大员合作,致力于通过立宪来解决国家问题。在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4月,他曾任唐绍仪内阁财政部长,但旋即辞职并转向热河都统一职。
1913年,当选第一任民选总理,但由于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辞职。此后,他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最著名的是创建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当时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