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中国河南名人之首,变法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战国时期的他,在秦孝公的辅佐下,实施了著名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起来。他的改革包括户籍制度、军功爵位、土地制度等方面,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他主张重农抑商和奖励耕战,为秦国带来了繁荣。
在历史上,商鞅出身卫国公族,有学者认为他可能是卫国都城帝丘的人,但具体位置有争议。他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对李悝和吴起有很大影响。在魏国,他曾侍奉公叔痤为中庶子,但后来被推荐给魏惠王,最终未能成行。
商鞅最著名的是在秦孝公面前提出了“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的思想,以此驳斥了旧贵族对复古观念的依赖。这一思想成为了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他主导了两次重大变革,一次是在咸阳建立新都并进行行政区划改革;另一次则是在栎阳推行县制和度量衡统一。
然而,由于他的改革触及到了利益结构,使得许多贵族不满,因此在秦孝公去世后,被诬陷谋反,最终兵败身死。尽管如此,他留下的法律体系和政治理念对后来的秦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成为了一门独立学派——商学派,这种影响力持续到了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