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40年至公元前381年,山东曹县的吴起,是姜姓、名起的军事家、改革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思想和变法成就著称。他曾仕于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的思想,在内政军事上均有显著贡献。在楚国时,他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但因得罪守旧贵族,最终惨遭杀害。
吴起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但他为了求发展,不顾一切地奔走寻找机会,最终倾家荡产。他的母亲去世后,他没有按照儒家的忠孝信条回家守孝,这使他失去了曾参门下的师傅身份。此后,他弃儒学兵。
在鲁穆公任命下,吴起率军大败齐军,但最终被免职。而他的主公季孙氏也因为懈怠宾客而被杀。吴起离开鲁国投奔魏国,大破秦军,并为魏文侯筑城扩张疆域。在与秦军作战期间,吴起不仅以平民之姿生活,还亲自修筑了西河郡的城墙。
在楚国时期,吴起担任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在这段时间里,他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改革措施,如制定法律,加强中央集权,对内对外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由于自己的变法招致了贵族们的嫉恨,最终他也是被杀害的。
《汉书·艺文志》记载了《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的存在,而现存的是六篇,其中包括图国、料敌等内容。这两部作品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典籍,被后人并称为“孙武”或“孙膑”,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中。
历来诸多史学者对于吴起评价不一,有认为他是“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的,也有认为他是“善用之者,无敌于天下”。李悝评价说:“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孟子则赞誉道:“善战,如孙膑、吴起之徒。”
历史上的其他伟大的将领如苏秦商鞅亦因此类事件而遭遇悲剧结局,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但他们各自的事迹,以及他们对国家命运所产生影响,却也引发人们对战争与政治之间复杂关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