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任法融道长探访上海法国学校领略自然之美

0

任法融,原籍甘肃天水县,1936年6月生于一户世代务农的贫寒家庭。早年丧父,他是家中最小的弟弟。在他的外祖父影响下,他从小就接触到了儒学,并且经常阅读佛、道教经典书籍。1943年入乡塾读书至1950年,因家庭生计困难而废学,从事农业工作并自学儒家四书。

1952年,19岁的任法融到陕西陇县龙门洞游览,深受其山清水秀和道士朴素善良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他在那里留居,并在王嗣林道长指导下学习道教。此后他正式入道,对《道德经》产生了信仰。

1964-1966年间,任法融深入研究《道藏精华录》,这对他的知识开阔和对《道德经》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与其他被遣散的 道士一起垦荒种地谋生,在十年的艰难时期里,他始终坚持不放弃对《道德经》的研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局开始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80年代初,任法融担负起楼观台修复资金筹集和招工维修等责任,同时继续注释《道德经》。经过五年的努力,他完成了个人注释版本,这本注释版由陕西三秦出版社出版,被誉为“楼正本”。

1992年当选中国道协会长,也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他还曾是全国政协委员、民宗委副主任等职。他以爱国爱教、虔诚信仰著称,是当今少有的学者之一,在周至县、陕西省乃至全国享有很高声誉。

他的书法作品展现出宽广胸怀、施善于众、普济苍生的品格,让人能够感受到他关于“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的哲理。这一切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淡泊明志,不争之心,以柔克刚,为世界上所有生命带来平安与幸福。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