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字大用,蒙古蔑儿乞部人。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出生于一个地位显赫的贵族家庭。他是伯颜的侄子,父马札儿台在元朝中占据要职。在少年时代,脱脱就展现出了超凡的才华和勇猛的性格,他曾被誉为“诸葛孔明”。他接受了吴直方的教导,不仅擅长军事,还深造儒家文化。
脱脱自幼受伯颜影响,对权力有着浓厚的渴望。然而,当他发现伯颜专权、欺压百姓时,他内心产生了矛盾。经过与父亲和吴直方的一系列商议后,他决定采取行动,以铲除伯颜并挽救国家危机。
在妥欢贴睦尔支持下,脱脱成功排除了伯颜,并得到了皇帝的心头好。当他的父亲马札儿台接替了伯颜的地位时,脱斗转而对其进行了一次严厉批评,最终迫使他辞去职务。
随后,脱斗继续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被尊称为“更化”。他的政治手腕及对儒术治理天下的信仰,使得他的统治获得了民众的普遍认可。在执政期间,他还主持修撰辽、金、宋三史,这些历史著作成为记录当时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文献资料。
尽管如此,在历史长河中,有些士人仍旧认为:“百千万锭犹嫌少,可惜太师无运智,不将些子到黄泉。”这反映出尽管《漱玉词》的作者是夸张,但背后的真实情感依然深刻地体现在人们对于功绩与遗憾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