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文人的智者与勇士:吴起,山东的变法家与军事奇才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位姜姓、吴氏的人物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政治改革而闻名于世,他就是吴起。出生在今天的山东省曹县左氏(卫国),吴起一生的轨迹是从一个普通士族子弟到后来的著名军事家、改革家,再到被杀身亡的一系列事件。
早年生活
吴起出生于一个“家累万金”的富有家庭,但他并未安于现状。在上求发展时,他花费了不少钱却没得到一官半职,这让他遭受乡人讥笑和诽谤。面对这种情况,气愤不过,吴起甚至杀了三十多个诽谤他的人。这次事件之后,他发誓:“不当卿相,决不回卫。”这段经历塑造了他的坚定和果敢。
学问修养
后来,吴起曾去孔门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但因为母亲去世后没有守孝,而被曾申断绝师承关系。此后的他弃儒学兵,以实践为本,不再追随传统礼教。
仕途经历
公元前412年,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但由于妻子是齐国人,使得穆公怀疑其忠诚。为了证明自己的忠心,与妻子的关系也成为牺牲品,最终被任命为将,并率领鲁军大败齐军。但随着时间推移,由于个人成见和误解,最终失去了职位。
转投魏国
因季孙氏主公懈怠宾客而被免职,魏文侯请他入朝,被赋予重大的使命。他首先攻克秦国河西地区,并创立西河郡。作为首任郡守,他还实施了一系列政绩举措,如向子夏学习儒家的思想,以及改革魏国内部兵制,将其称作武卒制。
楚王令尹
最终,在楚悼王即位期间,被推荐担任令尹。在这一角色中,他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内政改革:
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开,让民众了解。
废除三代以上贵族爵禄,将这些资源用于强化国家力量。
淘汰无关紧要官员,对官员俸禄进行削减,用节约下来的财力增强战斗力。
改革私人请托制度,对内部腐败现象进行打击。
攫取两版垣改为四版筑城法,为楚都郢城建设奠定基础。
通过这些措施,使得楚国变得更加强大,其疆域扩展至洞庭湖及苍梧郡一带。但此举同样招致了许多人的嫉恨,最终导致他的生命结束。
《孙武·兵法》中的评述与遗产
《孙武·兵法》中提到过Wu Qi(吳起)的人物评价,其中包括李悝、临武君、鲁仲连等多方评论,都高度评价Wu Qi在战争策略上的能力,比如能“奄忽焉莫知所从出”,能够施行“形势利”、“变轴攻夺”。
最后,《幼学琼林》记载说:“孙膑、吳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
结语:
虽然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是有限的一些线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那充满争斗与变化的大时代里,有这样一个人——吳 起——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心智,为自己的国家贡献出了宝贵的一生,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政治舞台上。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变革者,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是中国古代史册上令人敬仰的一笔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