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广东军政领袖与联省自治的倡导者
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竞存,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人(今属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他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中华时期广东的重要军政领袖,以坚持“联省自治”的主张而闻名。他的政治理念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通过武力征战统一国家的纲领相悖。
在辛亥革命后,陈炯明曾参与黄花岗起义,并担任过广东副都督、代理都督等职。在1913年,他继任为广东都督,但不久后因与孙中山意见不合,被迫逃往香港和新加坡。在1915年,他回到东江地区,组织民军起义,并在惠州附近成立了广东共和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
1920年8月,根据孙中山的命令,陈炯明返回广东并攻克了该城。随后,他被任命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然而,他对孙中山提出的北伐计划表示异议,并且反对由国会选举产生非常大,这导致他与孙中山之间关系紧张,最终导致他们决裂。
1922年的6月份,由于内部分歧和外界压力,加上粤桂边境局势紧张,使得叶举率六十多营粤军突然开入省城。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南方内乱,使得整个国家陷入更加混乱之中。尽管如此,陈炯明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即通过宪政途径实现全国统一,而不是依赖武力的北伐政策。
到了晚年, 陈炯明退居香港,在那里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转型为“致公党”,并成为该党首任总理。他于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其遗体后来迁葬至廣東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