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为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
华表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华表是一种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的一种象征之一。华表用于放在宫殿、陵墓外的道路两旁,也称为神道柱,石望柱,表,标,碣。
在华表挺拔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和云,柱顶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形的长片石,看上去好像是直插云间,让人感到一种庄严的情感。悠久历史使得华表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以及与中国古老文化紧密相连,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标志。
前的华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柱头、柱身和基座。 华表顶端有一坐兽,其名叫“犼”,民间传说这种怪兽性好望。在远古时的人们都将本民族崇拜图腾之物雕刻于其上,对它视如神明,将其作为天地之间的大臣,以此来纪念历史伟人或重要事件。
除了在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以及卢沟桥等处,我们也可以见到华表。那为什么要矗立于宫殿、陵墓、桥梁等处?至今尚有不同看法,但一般认为,它起源于古代一種立术,是一种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或石)以识别方向,并且作为纪念或记录重要事项而存在。
另一种意见认为,它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图腾标志。在封建社会中,这些图腾渐渐淡出,而被改造成吉祥物,如唐朝诗人的杜甫曾写下“天寒白鹤归华表”这句诗,用以形容画中现实中的白鹤取代原有的动物形象。此外,还有人认为它最初是为了鼓励百姓提意见而设立,而后演变成了皇家建筑中的特殊装饰品。但不论何种说法,都无法否认它对于中国文化及历史价值所扮演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