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是众所周知的,近百年来,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集健身、娱身、寿身、医身和防身于一体的运动。例如,通过调整练拳的速度、降低运动强度,以及强调架式高低和运动量大小等方式,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不仅使太极拳更加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还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
“练拳炼人,拳练一生。” 这句古老谚语深刻说明了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更是一种精神修养和意志力的磨砺。外在形式虽然重要,但内心修为更是不可或缺。心理意志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将太极拳练到精湛程度,甚至达到“终生学习”境界的人。
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无论是在严冬还是酷暑,都能带给我们长久而持久的益处。然而,这也考验着一个人的意志力与毅力。这与个人文化素质以及思想修养有着直接关联。
武德、武风、心地及涵养都是通过长期内在实践逐渐培养出来的心理品质。而这正是“练拳炼人”、“终生学习”的核心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慢慢求功、保持心平气和,全神贯注等要求,不断磨砺出日常生活中的从容不迫态度,从而培养出诚待他人且治技之道,使自己的心灵始终保持宁静与平衡,即便面对繁忙之事,也能自若无畏。
常言道:“练打容易,炼人难。”因此,对于这一切,“練打練人”,切勿轻视其重要性。
《黄帝内经》中提到:“精神内守,则病安从来。” 太极拳一直强调的是心静气顺,精神集中,如清代王宗岳《十三势歌》所述:“静中触动动犹静,” “气遍身躯不稍滞,”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等句子,便可见一斑。此外,《五字诀》中的“一曰心静、二曰身灵、三曰气敛四曰劲整 五曰神聚”,同样反映了这一点,与《黄帝内经》的观点相呼应。
总之,将握住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是为了使人们维持恬愉宁靜生活状态减少精神负担防止情绪伤害,从而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即便是在忙碌工作压力重重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太极打坐获得宁静时光,以转移大脑皮层兴奋点减少负面刺激,最终实现积精全神增强免疫力保护身体健康。这正如《十三势歌》所述: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