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兵临城下冯国璋的征途

0

兵锋未歇:冯国璋的征途

冯国璋,字华甫,一作华符,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作为直系军阀首领,他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冯国璋生于咸丰九年(1859年)1月7日,是一位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迹的人物。

早年,冯国璋在家乡私塾读书,并在外公家所在地三十里铺毛公书院进修两年。他聪颖好学,对待学习极其勤奋刻苦。在光绪十年的春天,当他25岁时,只身来到大沽口淮军直字营,从文书做起,最终进入了天津武备学堂学习步兵科。他的同学包括后来的名将王士珍和段祺瑞。

毕业后,冯国璋曾随聂士成赴东北和等地考察和测绘地形,为时半年,在这期间,他编写了《东游纪程》一书,这部著作后来成为对抗日本的指导文件之一。甲午战争结束后,冯国璋以清朝驻日公使裕庚随员身份赴日,并在那里结交了日本军界人士,对中国近代军事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回国后的冯国璋,被袁世凯招入小站辅佐编练新军,与王士珍、段祺瑞等人一起编成了《训练操法详晰图说》,成为清末陆军的标准教材。此外,他还参与镇压义和团运动,有功被升为补用知府。

1900年秋,袁世凯举行秋操,以此向德国人展示力量。总督登台观操时,见证了冯国璋发出的洪亮口令,以及队伍井然有序的执行。这次演习使得总督当面赞誉他们为“北洋三杰”。

随着袁世凯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大规模扩充北洋军开始进行。在保定的编练常备军机构中,冯国璋担任教练处总办。他不仅是袁世凯的心腹,也是北洋新式陆軍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辛亥革命中,由于政治原因,不少旧式将领遭到排挤。而对于那些愿意拥护革命方向的人来说,如同战火连绵般难以逃脱命运之轮。但对于如同风雨中的灯塔一般坚定不移的人们,他们或许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即便是在历史长河中最暗淡无光的时候也能点亮希望之光。

1912年的某个春夜,当黎元洪继任中华民國临時大總統之后,将副职让给了曾与他并肩战斗过的情谊,那就是被视为正统派领导人的原清朝宗室成员孙毓麟。当这一切都尘埃落定之际,那位曾经在北京城墙下的枪声中唱歌跳舞,一路走过千山万水,而今已是60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铉、心志不减的大帅—— 冯 国 璋 —— 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行走,其眼神透露出一种从容自若,却又带着几分忧虑。他知道,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过去,更不能放弃现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晨曦,每一个阳光灿烂的一天。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