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父为梨园界行政人员,受环境影响幼年便喜欢京剧。早年向新艳秋问艺,一度中断学习,2004年起开始恢复学习程派,拜程派名家钟荣为师,并随程派名家陈吟秋学习,又得到义母戏剧教育家李砚萍的悉心指点。曾演出了全部《窦娥冤》以及《荒山泪·夜织》、《红拂传》、《梅妃》、《武家坡》等折子戏。参与了话剧《升官图》、《今天我是升旗手》、《左手温暖右手》、《话剧百年晚会》等以及京剧《西厢记》、《长陂坡·汉律口》、《锁麟囊》等剧的策划、监制。
发表了《到三更真个是月明人静——随钟荣老师习演〈荒山泪〉有感》,并撰写了多篇论文,如《超级程迷——走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蔷华》,探讨扬州京劇中的艺术特色,如《扬劇〈鸿雁传书〉的艺术特色》,以及对扬劇表演者的赞誉文章,如《为有琼枝秀芳菲——记扬劇梅花獎得主徐秀芳》(江苏 《剧影月报》的专访“习得绝佳技,做个槛内人”和“粉墨真爱——解读程派名票彭林刚”。2011年12月11日,《扬子晚报》的B14版全版介绍了戏曲人才:男旦彭林刚拒绝“伪娘”。2013年1月22日,《江南时报》的B07版全版介绍“新艳秋陈吟秋彭林刚,三代追梦人的时光影记”。
他在多个重要场合展现了一流技艺:2006年的“江苏京剧周——程派专场”,2007年的江苏电台节目直播,以及2008年的纪念程序秋大师逝世五十周年活动。此外,他还参加过山东潍坊六省京 剧名家的专场演出,以及上海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举办的庆祝北京申遗成功系列活动。在2013和2014年,他分别举办了纪念新艳秋先生逝世五周年和 程砚秋诞辰110周年的大型音乐会,并在深圳进行了一次特别致敬计划。他还参与南京文化惠民直通车的一系列活动,在那里他展示了一些经典作品。
总结来说,这位学者以其卓越的地位与王珮瑜并列,为我们提供了解放思想、扩大视野、勇于创新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情感与专业精神,让我们对这门古老而又生动活力的艺术形式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