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南阳大越调代表人物之一李廷安河南坠子回龙传犹如两条流动的音乐河流汇聚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遗产

0

李廷安:河南坠子回龙传的化身

在中国戏曲世界里,河南坠子的传承者如同古老的书卷中隐约流露的音符,编织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李廷安(1940-2010),一个名字,在河南省邓县响起,他与越调这门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十三岁开始学习到十九岁拜师学艺,这一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音乐会,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人物。

他的老师们,如史道玉和申凤梅,他们是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越调演员和剧目创作者。他们对李廷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指导,使他在艺术道路上稳步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李廷安主攻须生兼丑角两大角色,这种多才多艺让他在后来的表演生涯中游刃有余。

1954年,当时还只是一个年轻演员,但已经被安排担任南阳专区越调剧团的一名演员。这对于当时的一个小镇孩子来说,是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他不仅在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的才华,还参与到了剧团的教育工作中,为邓县戏曲学校教授学生们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情感通过现代的声音去表达。

随着时间推移,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虽然没有停止过对戏曲艺术的热爱,而是在这个动荡年代仍然坚持自己的职业追求。他被聘为镇平县越调剧团的艺术顾问,在那里继续推广和保护这一宝贵遗产。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三哭殿》、《白木店》、《御河桥》、《花烛恨》、《刘公案》、《反徐州》等,其中担纲一号角色,如杨八郎坐宫、状元打更、刘天保吊孝等,让人感受到那份历史与情感交织的心灵力量。在这些经典剧目中,他以独到的风格为观众带来了一次次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

正如音乐中的回旋乐队,李廷安用他的生命,用他的声音,将那些传统元素重新编排成新的篇章,让更多的人能听到,那些来自深远过去的声音。他是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凡人,却又像是连接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文脉的一根线索。所以说,不管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还是作为一名专业演员,他都无疑地成为了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回龙”,将那些丰富而神秘的地球记忆永恒地留存在我们的心间。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