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颜宁回国200天探索科研经费打包制承父业传家风记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陈受宜

0

初遇陈受宜,记者感到意外。她的短发和一袭格子连衣裙,让这位精神矍铄的学者与一般人印象中的80岁老人迥异。她,这位“80后”,1963年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毕业,随即进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公共卫生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在1989年加入中科院遗传所(现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担任过副所长、所长。在六十余年的科研与教学生涯中,陈受宜收获了丰厚的荣誉:1990年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被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表彰为归国有贡献的青年科学家。2015、2017和2018年入选全球动植物学高被引科学家。“我并没有做过什么值得说的,我只是一个平凡的老太婆。”她淡然地说,但她的生活却充满了不平凡。

爱国奉献守初心

提起双亲,陈受宜依旧记忆犹新。她的父亲,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昆虫学家、进化分类学家陈世骧。他在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进化生物学及昆虫分类理论研究。他始终坚守科学报国信念,对儿女影响深远,塑造了她端正品格和爱国奉献价值追求。

在美国访学期间,她牢记父母教诲,与师生相处谨慎勤奋,为国外留下好印象,如今作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将这些教诲传递给学生们。在她看来,最好的教育是引导学生积极前行,教会他们执着坚守,每当学生出国深造时,她会告诉他们:“出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学习是为国家,你们无论何处,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要为祖国争光!”

实事求是崇实干

自小父母就教育她要“实事求是,不撒谎”。在“七五”计划、“863”规划实施期间,她参与执行项目,从未利用手中的特权多谋取课题经费,而是在公平合理原则下分配资源。她通过言传身教,将这种作风传承给学生们,在课题组里,没有慵懒松散,只有勤奋求真的追求。

1989年调至遗传所常务副所长,这对一直从事科研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母亲谢蕴贞告诉她:“权力责任连在一起,要摆第一位。”父亲不仅说到做到,他领导昆虫研究室揭露美帝国主义罪行,为中国赢得胜利。

果蝇成为经典遗传研究材料,当时讨论必须另辟蹊径,便将目标定于基因组研究上。当时遗产所缺乏人才基础设备也没有资金,但希望能有建树于是引进杨焕明等人才团队成立人类基因组中心,以注册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任务之一部分成为唯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者。

公私分明重平等

50多载间,陈受宜以严谨认真攻坚克难精神公私分明平等相待之道令众折服。她仍记得父亲办公桌上的两套信封邮票,一套公用,一套私用回复民众信件总用私函邮票。父亲对母亲职称晋升持保留态度,大局为重。而作为所长,她从未争取个人福利,而把福利给需要的人。这份不占公款办私事、一骑40年的自行车习惯体现了这一点。“人生而平等,不管位置,都别把自己太当回事。”这是父亲对她的最终教诲,使她终身受益。在每一次重大决策前,她都会广泛征询党委、委员会及职代意见确保决定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更得人心。而那些日复一日的小事情,也感动着周围师生同行如今高龄80岁的陈受宜依然在探索路上不知疲倦,“我希望现在的青年不要注重眼前的成果,要瞄准科学上的‘老大难’问题真正潜心攻克,为国家作出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