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科研名人承父业传家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陈受宜的卓越事迹

0

陈受宜,科研名人,她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尽管她的外表给人以温婉之感,但她内心的坚韧和对科学的执着让她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这位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从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就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她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公共卫生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并在中科院遗传所担任过副所长、所长一职。在她的六十年左右的工作生涯中,她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表彰为归国有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

陈受宜的父亲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昆虫学家、进化分类学家,他在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始终坚守科学报国的信念,对陈受宜产生了深远影响。陈受宜回忆道:“父母对我的第一个教育便是要爱国,要始终记住自己是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能给祖国丢脸。”

作为一名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陈受宜将爱国奉献的教诲传递给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在她看来,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引导学生积极前行,教会他们执着坚守,鼓励他们找准人生坐标。“学科学,首先要学做人。”每当有学生出国深造的时候,她会言辞恳切地告诉他们,“出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学习是为国家学,你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要为祖国争光!”

通过言传身教,陈受宜将实事求是崇实干的心得体会传承给了自己的学生。在她的课题组里,没有“慵懒松散”的字眼,只有“勤奋求实”的追求。她还引领团队进行基因组研究,为人类基因组计划注册,使得中国成为参加这项研究计划中的唯一发展中国家。

50多年来,由于严谨认真、攻坚克难精神,以及公私分明、平等相待的人品风范,这位耄耋老人的形象深刻烙印于人们心间。至今,她仍然记得父亲办公桌上的两套不同信封和邮票,一种用于公务,一种用于私交。父亲的一贯作风,即使到了公而忘私的地步,也让世人敬佩。而对于职权与责任的问题,她从未迷失方向:“权力和责任是一连串的事,我们必须把责任摆到第一位。”

随着时间流逝,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今天已经被更多的人铭记。那是一个不断探索新知识、新方法,不断超越自我限制的人物形象——80岁高龄依然如履薄冰,不知疲倦,是这样的陈受宜,让我们再次怀念起这个时代最美丽的情景。(倪伟波)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