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怀仁自1950年入读安徽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科以来,便开始了她在黄梅戏领域的严格训练之旅。1958年,梅兰芳来到安徽,她亲眼目睹了梅兰芳主演的《打焦赞》,尤其对杨排风一角的表演给予高度评价,并且还亲自指导孙怀仁化妆和挑花线动作,这段经历对于孙怀仁来说,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进入黄梅剧团后,孙怀仁扮演了多种角色,从花旦到刀马旦,再到彩旦、老旦和娃娃生,每一步都让她学无止境。
1980年,孙怀仁进而成为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的一员,在那里,她深入学习世界各流派的戏曲理论,并积极参与自编、自导、自演的项目,与同学们共同探索创作灵感。她在这里不仅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还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获得了更多宝贵经验。一年之后回归黄梅剧团时,她即带领团队赴港进行表演,并迅速推出了《龙女》、《风尘女画家》和《无事生非》这三部作品,这些作品被人们称为“马兰三部曲”,实际上也反映了孙怀仁作为导演所展现出的个人成就。
作为出身于表演背景的人才,孙怀仁在导 演工作中特别注重理解并满足每位演员的心理需求。她善于帮助那些技能尚未成熟或人物塑造能力不足的新人找到适合他们个性的表现方式,使得她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角色。尽管退休后她的职业生涯已经结束,但她仍然致力于思考如何将黄梅戏艺术传承下去。对于此问题,她认为关键是要不断吸收观众的心声,让他们感到自己可以随时踏足剧场,即使坐在座位上,也能沉浸其中,更喜欢这种体验。而创新虽然必要,但必须坚守黄梅戏核心精髓,不断发展不能失去根基。在这个意义上,孙怀仁以其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深厚的情感投入,为现代黄梅戲奠定了一块坚实基础,同时又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