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王珮瑜的京剧秘密追寻四小名旦宋德珠的踪迹

0

追寻四小名旦宋德珠的踪迹:从京剧武旦的蜕变到艺术家协会的荣耀

在那片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北京,崇文门外河泊厂曾有一家渔行家庭。这里,是宋德珠的一生起点。他,一个男孩,从未料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京剧武旦,更没有想过自己的名字和号将被世人铭记。

1930年,他踏入了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第一期“德”字班,这里是他艺术道路上的第一个驿站。在这里,他初学老生、小生,但老师们看中了他的眉宇清秀、双目有神以及动作敏捷干净,他们决定让他改为专攻武旦。在校期间,他接受了多位老师的精心指导,学习了《打青龙》、《金山寺》、《扈家庄》等经典戏目,同时也得到了京剧大师们如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筱翠花等人的器重和指教。

皇天不负有心人,宋德珠勤奋刻苦地练就了一身真本事,在众多名师的悉心传授下,再加上他对演艺道路上的“多学、巧练、精研、善择”,终于脱颖而出,被誉为与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的“四小名旦”。出科后,他创出了以武旦挑头牌、新唱“大轴儿”的先例,并成立了著名的“颖光社”,在京沪津等地演出,一时间风靡一时。

他的舞蹈身段优美,“起打”边式利落,其武旦戏博采前辈之长,并能融合体操与中外舞蹈造型美,加以创新。他对各种女性动态进行细致观察,可借鉴用于自己的表演之中,以弥补男旦女性美不足之忌。直至1960年加入河北省京昆剧团,1972年调任河北省艺术学校任教,再次启航新旅程。在这里,有所建树的学生如安荣卿和王丽君,也都是他培养出的才子佳女。

1980年,他担任河北省戏剧家协会成员,而在1984年的咽喉癌病逝前夕,当下的他已经是一位享誉业界的人物。尽管生命短暂,但他的艺术成就却留给我们深刻印象,让我们难忘的是,那个无声但言语丰富的小角落里的传奇人物——宋德珠。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