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文在知乎上提出了一个问题:“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包云岗:三条‘公理’四十不惑”,他给出的答案是关于包云岗的评价。黄博文曾经是国内“三本学渣”,如今已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全奖博士生,与来自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的顶尖学者一起推进下一代脑机接口研究计划。
2012年,包云岗正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李凯做博士后;黄博文还在浙大城市学院读大三,那时两人没有交集。然而,他们之间有一次偶然的邂逅。当时,黄博文发表了关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评论,被包云岗看到并主动联系邀请他来计算所参观和实习,并提出可以指导他做毕业设计。这个机会改变了黄博文的人生轨迹。
在六年的时间里,黄博文在包云岗课题组快速成长。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他的解决方案,都被视为对未来科学家的启示。在《与我包在一起的日子》这篇文章中,他们写道:“与很多导师偏向于‘Push’学生的风格不同,包老师一直坚持鼓励我们渐进式地成长。”他们还特别喜欢跟“我包”一起出差,每次开完会之后,“我包”都会去找一个茶馆,与大家交流心得、遇到的问题以及“吐槽”。
除了他的教学方式之外,package也是个有趣的人,他甚至能骗过所有对手,在“杀人游戏”中扮演“杀手”。他的课题组非常活跃,他会反思、感激并直截了当地回复学生们提供的一些意见和观点。他与学生之间文字交流充满真诚,每次都是千字长文。
2019年5月,当华为被列入实体名单,全民关注芯片的时候,package正好立足开源芯片,并试着从学生开始做起。这一年,他倡导像开发APP一样开发芯片,并试着让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经过4个月高强度开发和测试验证,最终由5位本科生带着自己设计处理器芯片毕业,这个计划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也让package声名鹊起。
2020年,当世界陷入疫情之中的时候,package步入不惑之年。他总结说:“虽然疫情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大冲击,但忽然觉得一下子少了许多困惑——人生的困惑,或许更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事了。” 他希望用一辈子建成一个类似开源软件生态系统一样的开源芯片生态系统,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奉献。
对于记者提及未来的关键词是“奉献”,package认真回答说:“没有‘帽子’也能做事,那说明‘帽子’不是必需的。” 他总结了三个待人处事的人生公理:对人简单真心就行,因为感受相互;对事认真踏实就行,因为付出终有回报;对物做好事情就行,因为资源会向事聚集。这三个公理帮助他坦荡自如地生活,也使得纠结、焦虑甚至纷争减少,而精神动力和志同道合者增加。
凭借15年的前沿研究,在处理器体系结构方面收获各种认可/package 成为了2021年的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同时每周六早上准时送夫人女儿去天津茱莉亚学院上小提琴课,再晚上准时接她们回来,无论风雨都是一贯。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一切,请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