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忆起车兰玉,那位在1928年出生的豫剧武旦演员,她的故事如同一段浓墨重彩的历史。她的名字和她师承周海水、贾锁这一传统文化脉络紧密相连。她从11岁就开始学习,参加了太乙班,这个科班培养出了许多卓越的艺术家,其中包括豫剧界著名的十八兰中的车兰玉。
车兰玉在四十年代就已经名声大噪,在多个地方表演,如洛阳、西安、铜川、卢氏以及河北省肥乡豫剧团。她曾经是宜阳县豫剧团的一员,以其深厚的戏曲功底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赢得了观众的心。
车兰玉以其多才多艺而闻名,她不仅担任过武旦,还尝试过青衣和须生角色的演绎。在个人生活中,她与丈夫徐鹏云共同创造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他们一起演出了《王佐断臂》、《十五贯》等经典剧目。
车兰玉最为人称道的是她在代表性的角色中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比如饰演钟离春在《大战十一国》,周瑜在《黄鹤楼》,穆桂英在《破天门》,樊梨花在《樊梨花征酉》,窦氏在《桃花庵》以及孙安动本。在这些角色中,她展示了自己对戏曲艺术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
除了她自己,豫剧界还有一个被誉为“须生泰斗”的人物——周海水,他于1894年至1965年间活跃于舞台上。在他的指导下,一支由他亲自开设的豫剧科班——太乙班成为了培养优秀戏子的地方。这个班级招收了超过30名学员,大部分都是女孩,而他们都以“兰”字排名,被人们尊称为“十八兰”。
这些学员毕业后,无论走向何方,都能获得观众热烈欢迎。一位清末老秀才牛士孔曾写诗赞扬:“要看戏十八兰,四生四旦四花面……”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当时社会对于这群女伶的人气,也成为她们事迹的一种见证。
随着时间流逝,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评价,但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对 象识别度最高的是:毛蘭花、崔蘭田、羅蘭梅、車蘭玉、、王蘭琴、高麗香、何麗娟、高麗珍等人。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纷呈的人生故事,以及对戲劇藝術貢獻巨大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