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的学问与事迹
郑玉,字子美,徽州歙县郑村人,是元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学者。他出生于元成宗大德二年的春日,一直到惠宗至正十八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自幼聪明过人,对书籍有着极大的热爱和渴望;长大后,他博览群书,精通《六经》,尤其对《春秋》深有研究。
他在家乡教授知识,不仅门庭若市,而且吸引了大量追随者,将他尊称为“师山先生”。为了容纳众多学生,他创办了师山书院,这里成了一个学习和讨论的中心。在这里,他不仅教授文学,更传授策略和政治理念。
然而,在他的生命中,也有一段隐逸的篇章。在至正时期,他被征召担任翰林待制、奏议大夫,但因疾病无法赴职,只能继续著述。直到明军来临,当地守将希望他投降,但郑玉选择了自杀,以此表达自己的坚定立场。
他的作品包括八卷的《师山文集》、《遗文五卷》以及周易和春秋方面的注解等,都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被后世所传颂。尽管如此,他还是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从未因为名利而动摇。在最后一刻,当明太祖下令征讨徽州时,郑玉再次选择了北向拜礼,并用生命证明了自己的原则。
他的诗歌也流传下来,其中有一句“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充分体现出了他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个人信念不屈不挠的情怀。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被誉为“师山先生”,留给我们宝贵的一份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