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博白教育科研网周少奇如何从微生物中找出水污染的克星

0

我突破了生物脱氮研究的国际难题,推广我的新技术到城市污水、炼油废水、垃圾渗滤液和农村污水等领域。微生物催生了奇妙的反应,我从中破解了水污染治理密码。在2019年贵州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获得了最高科学技术奖。我以科技之手,描绘美丽中国。我是周少奇,贵州科学院副院长。

跨学科研究让我灵光一闪。我横跨化工机械、工程力学、发酵工程和生物化工等专业,是我国发酵工程学科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后。然后,我将研究方向锁定在环境工程上。在香港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时,从未涉足过环境专业,但很快就入门。早在80年代,我注意到了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

面对氮磷超标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有没有可能另辟蹊径?这时候,跨学科研究让我灵光一闪。我坚信,将之前所学的生物技术应用到环境工程上,一定会找到一个突破口。通过脱氮微生物,在高氨氮垃圾渗滤液里看到了神奇的功效,但传统理论无法完全解释,这就是“硝反硝”反应。

1998年,我提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理论——生物脱氮电子计量学。此后10年间,我不断研究和摸索,解决了国际上120余年难题,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只能自己动手去证明自己。

主动找设计院和企业合作,把理论变成了图纸,被应用于全国20余个省区实际工程中,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我主持研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问鼎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这也是我特别看重创新链条和创新生态原因所在。

大地才是真正实验室。一名实用主义者,在他看来,科研成果如果不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就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他着眼于实际应用的一项成果往往更有生命力。他作为首席科学家领衔提出解决西部地区60多年的农村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难题,他为西部农村污水处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贵州,“大生态”战略行动中,他打下不少漂亮仗,如威宁草海之役,使得威宁草海再次呈现碧波荡漾景象。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