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太极打得好不好,首先看的是走的步法,其次看的是拳是否出的准确。走步在太极里面是基础,太极强调的是力始于脚跟,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而手,上下相随,完整一气。下身决定上盘,步法要准更要稳,上盘才不会晃。
因此,站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站桩之所以称为太极之基础是因为他主要是针对下身的练习,上身是在下身扎实的基础上才来进行开拓的。除了腿部支撑以及柔韧性锻炼之外,还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掌握自身重心位置
为什么称太极拳变换无穷?原因之一就是通过步法和架势转变,使自身重心点发生偏移。在打拳时,要让自己的重心始终偏向一只脚,以避免犯“双重”错误,如陈式太极拳中的四六开、三七开、二八开等。根据来力和发力的变化,一定要调整两脚虚实及其轻沉比重,以保持自身稳定。
二、提脚高度要适中
原则是进步宜低退步宜高。这要求特别注意在步法转换时脚的高度应适中,在行拳过程中保持整体身形高度的一致,不可过高过低或忽高忽低,同时遵循“上一步脚跟铲地,退一步脚尖先行”的原则。
三、双脚运行要保持一定横向间距
在行走的时候,最容易犯错就是双足间距不够,这使身体难以平衡。一动不动或者动后没有保持一定距离,都会影响身体重心转换,因此,无论前进还是后退,要尽可能短时间内将支撑足从一个移到另一个,并且两足之间应有适当距离。
四、步幅大小要恰当
每个人的体型不同,所以迈出来的长短也各异。如果小了做不到拉出力量;如果大了,则可能导致失去平衡,比如倾斜到后面或前面。在选择合适长度方面,我们应该追求舒服与稳固同时达到最佳状态。
五、起落需轻灵而沉稳
武术讲究举起轻便如鸿毛落地沉重大如泰山,这意味着我们既需要轻巧又必须坚固。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各种技巧时特别注意屈膝降胯不能跑跳,也不要颠簸。而常说的“落地生根”,其实是一种比喻,它代表着我们的练习需要注入到土壤深处才能生根发芽,这样我们的姿态才能更加自然和协调,而不是仅仅停留表面层面的调整。
六、四肢相互协调
最后,“上下相随”也是我们非常强调的一点,它意味着人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感受全局,将整个身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起来,从此产生一种连贯统一的情景,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状态,即使移动了一部分,全身上下的其他部分都能自动跟随改变,从不出现分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