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书法大师倪文东领略中国古韵的最佳途径

0

倪文东:书法艺术的沉著与痛快之境

倪文东,陕西黄陵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三十年来,他致力于书法教学、创作和研究,主编或出版了三十余部专著、教材和工具书,并发表了二十余篇论文,其中一篇获得了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的二等奖。此外,他还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他的作品被多个博物馆和高校收藏,如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陕西美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以及清华大学。

现今,他担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教育部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中书协理事及北京人文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和长城书画研究院院长。他在京师印社担任社长。

面对倪文东先生的作品,我们不难感受到他那沉著痛快的笔触。这正如宋代诗人严羽所言,“悠游不迫”与“沉著痛快”,尽管诗歌与书法有着不同的形质,但它们之间却能共鸣。在欣赏倪先生篆隶手笔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力量。

他的古文字取材广泛,从甲骨到金文,再到楚简与秦小篆,每种字体都展现出独特风格。然而,在制作篆刻时,他并不追求平正工巧,而是更注重厚重苍茫和开张劲健的表现力。例如,小篆中的活泼灵动,不求四平八稳,却充满了秦度量诏版篆的意趣;而且既有洒落之处,又显得生涩劲健,这便是“沉著”的同时也能达到“痛快”。

至于隶書,则强调的是古朴生涩的情趣,与汉隶诸碑相通,更具《莱子侯刻石》、《石门颂》的趣味。在他的隶書中,没有华丽装饰,只让笔画自由舒展,高水准的艺术追求,是捕捉一种独特格调的大胆尝试,同时也意味着放弃某些元素——比如华丽或匀净,以此形成独特风格。

在他的作品中,用笔润燥相映,有结字方圆并举,又有章法疏密有致。他常常将笔画写至纸边,让视觉上只留下部分图案,使其富含动感,让观者产生遐想。而我作为同行,也经常目睹他挥毫这场“沉著痛快”的笔舞,这种气质源自豪迈,它来自于一个人的性情,以及这个性情塑造出来的人物画像——即来自黄土高原出生的他,以及由此培养出的个人品质。

(作者邓宝剑 博士候选人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