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袁宏道的尺牍犹如晋朝后继者唐朝与宋朝之间的过渡绘声绘影地展现了文学艺术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

0

袁宏道的尺牍,犹如历史长河中的明代文学家,他的“独抒性灵”的“性灵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现象。他的山水游记写得好,但他更擅长于尺牍,这是一绝。他不受拘束,不像别人热衷于做官,而是厌倦了做官。后来,他接到了家兄让他进京的信,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到京城做官。然而,不久之后,他又觉得不自由,便回到老家湖北公安隐居。

袁宏道中进士后首任吴县县令,当时他兴奋的是不是到吴县做官,而是吴中山水。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说:“弟已令吴中矣。吴中得若令也,五湖有长,洞庭有君,酒有主人,茶有知己。”可见他奔向那里的风光去的。

在《寄同社》一文中,他表达了自己的心迹:“吏道缚人,未知向后状如何,先此报知。”这里把作者的心迹全部袒露出来了。他对待官场远没有五湖山水那样清澈,在《与丘长孺》一文中说:“百寒百暖,一日之间乍阴乍阳。”

在《与杨安福》一文中,又写下了一段关于官场苦恼的话:“燕中宴集,大约未尽倾肠胃,有如欲吐未吐之物……苦瘦、苦忙、膝欲穿、腰欲断、项欲落。”这篇文章表现出他的文人品性和对抗等级尊卑感受。

最后,在《与聂化南》一文里,我们看到了袁宏道对于归隐生活的一种渴望,“且丈夫各自行其志耳”,并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回归自然自由生活的心愿,“乌纱掷于优人”。

总之,无论是在文章还是在尺牍上,都能体现出袁宏道独特的人生态度和文学才华,为中国文化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至今仍然喜爱阅读他的作品,并从中学到许多智慧和感悟。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