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独抒性灵”的“性灵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现象。他不但山水游记写得好,尺牍更是一绝。袁宏道是个不受拘束的人,他厌倦了官场的繁文缛节和人情冷暖,便辞官浪游山水,写下了大量优美的山水游记。
他中进士后首任吴县县令,但兴奋的是不是到吴县做官,而是吴中山水。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弟已令吴中矣。吴中得若令也,五湖有长,洞庭有君,酒有主人,茶有知己。”可见奔着那里的风光去的。然而,他同时又想到做“五百里粮长”不如“五湖之长”的苦恼。
作为一位文学家,他对官场远没有深刻理解,“大约遇上官作奴……治钱谷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一日之间,一寒、一暖,一阴、一阳,有何人间恶趣?”这对有些人来说,是乐此不疲,而在性灵才子袁宏道,这些只是一番苦恼。
他还有一份尺牍是写给同行安福知县杨安福的:“燕中宴集,我略见高雅,但尚未尽倾肠胃,有如欲吐未吐之物。我在吴令甚苦我:苦瘦、苦忙、膝欲穿、腰欲断、项欲落。”
他以文人的品格,不堪受辱,便多次诉于朋友:“人情茫茫,如风影;过客积聚,如蚊虫;上官尊贵,如阎罗王。”这些都是他身处官场时的心态反映。
最终,他选择归隐湖北公安老家,用一种潇洒的话语表达自己的心愿:“乌纱掷于优人,大丈夫各自行其志耳。但辨此心,则天下事何不可为?安能俯首低眉向人觅颜色哉!”确实表现了袁宏道为人的坚持和勇气。在他的尺牍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追求自由和真诚生活的人的一生经历,以及他们对于世俗功名利禄无所谓的心态。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传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