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元代文学与政治的双重奏鸣》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元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社会动荡的时期。这个时代见证了诸多杰出人物,其中之一便是范梈,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
生平简介
范梈出生于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他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挑战。在他父亲去世后,由母亲熊氏抚养长大,她为了培养儿子的学识,不另嫁人。少年时期,范梈展现出了超群脱俗的聪明才智,他能够一看就能记住书中的内容,尤其擅长诗词创作。他曾师从颜延年和谢灵运,这两位古代著名文人的风格深深影响了他。
仕途经历
大德十一年(1307),范梈开始在京城任职,一举成名于朝廷官吏之间。他先后担任左卫教授、翰林院编修官,并被提升为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在这段时间里,尽管面对艰苦险阻,但他始终坚持廉洁自律,对待百姓疾苦有着真挚的情感。
文學創作
作为一名文人,范梈留下了一批优秀诗篇,他以清新自然的手法描绘日常生活和朋友间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一些关切,如《闽州歌》、《社日》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代表作。他的诗风多样,以淡泊为怀、情感丰富而著称。虞集赞誉其诗:“如秋空行云,晴雷卷雨。”
晚年的归宿
随着年龄增长和健康状况恶化,范梈请求辞职回乡侍奉母亲。但由于朝廷未允许,他只能继续在外工作直至母亲去世。此后,在天历二年的春季,他得知母亲病重,再次向朝廷请辞,最终回到家乡陪伴母親到最后一刻。然而,就在同一年10月左右,由于抑郁成疾,加上心痛过度,最终病逝于家乡清江。这段故事彰显了他的孝顺之心,以及对于个人信念与责任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评议与传承
尽管短暂的一生,但范梈留下的作品及思想仍然激励着后来的人们。他不畏权贵,不屑浮夸,用自己的文字揭露社会上的不公正,是当时乃至今后的许多读者所敬仰的地方英雄。在评价他的诗歌艺术方面,有人认为“如唐临晋帖”,但也有声音认为这样的评价可能有些过分。而对于籍贯争议的问题,其确存在不同的说法,但根据史料考证,大部分学者认定他是江西清江县人。
选摘作品
【掘冢歌】
昨日旧冢掘今日新冢成,
冢前两翁仲送旧还迎新。
旧魂未出新魂入旧魂还对新魂泣,
好地不用多子孙。
子孙绵绵如不绝曾孙不掘玄孙掘我今掘矣良可悲,
不知君掘又何时?
【王氏能远楼】
游莫羡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请君得酒勿少留,为我痛酌王家能远之高楼醉捧句吴匣中剑斫断千秋万古愁沧溟朝旭射燕甸桑枝正搭虚窗面昆仑池上碧桃花舞尽东风千万片千万片落谁家愿倾海水溢流霞寄谢尊前望乡客底须惆怅惜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