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那些事儿被骂死的王朝(图)

0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以言论自由著称,推行了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大胆提出意见,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后宫琐事,只要有想法都可以说出来,不必担心得罪皇帝。然而,这种自由也让人难以自持,有些言官甚至会捕风捉影,以小道消息为凭据,极尽耸人听闻之能事。

明代名臣如海瑞、杨涟、左光斗等,都曾被这些言官“骂”过,他们关心的是能否凭借刻薄的言辞哗众取宠,一举成名。给人的“挑刺儿”是最容易的事情,再完美的人,也能挑出个毛病。

万历皇帝30年怠政,被认为是“六不做”,即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济都出现了问题,但并非万历个人无能,而是在于受到强烈的批评和压力。雒于仁就对万历进行了极其激烈的批评,但最终只受到了革职为民的处分。

从那以后,对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不绝于耳。面对这种情况,万历选择了沉默,选择了躲避,而不是采取行动制止这种现象。在崇祯时期,即使袁崇焕提出了救国方案,他也遭到了诽谤,最终身亡。在清军入关后,小明王朝内部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没有能够有效地团结起来抵抗外敌,最终导致灭亡。

孔子曾经说:“苛政猛于虎也!”在明朝,这些言官就是“骂声猛于虎”。虽然勇于进谏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没有奖罚分明,就会逐步扭曲进谏本意,最终干扰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课。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