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厉鹗:国学与人生的无限遐想》
在清代文学的繁星璀璨中,厉鹗(1692~1752)这一颗明珠静默闪烁。字太鸿,号樊榭,是浙江杭州的一个隐逸诗人,其生活轨迹如同一幅淡墨山水画,每笔每划都蕴含着深邃的情感与对国学的敬仰。
作为雍正乾隆时期“宋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厉鹗的诗歌风格以取法于宋人的清新雅致著称。他的五言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如《秋夜宿葛岭涵青精舍》、《灵隐寺月夜》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更体现了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深远。
然而,除了诗歌创作之外,厉鹗更是一位词坛上的领袖。他擅长咏物怀古,以词表达自己对于历史和文化遗产的赞美和思考,如《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这些词句既有情感流露,又有意境深邃,是当时文人墨客所追求的一种高超技艺。
在他的书斋里,他留下了一系列珍贵文献,其中包括《樊榭山房集》20卷,《宋诗纪事》100卷,《南宋院画录》8卷,《辽史拾遗》2卷等。这一切,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又一次回顾,也是对个人生命价值的一种积极追索。在这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人生道路上,厉鹗用自己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而沉思的心灵图景,让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将那份古老而永恒的情感带入到现代社会,从而引发更多关于国学与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