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根据最广泛接受的历史记载,元朝正式灭亡是在1368年的正月十五日,这一天是朱元璋即位为明太祖,并开始清除元朝残余势力后的日子。
元末混乱与朱元璋的崛起
在这一时期,北方局势动荡不安,各路军阀争夺政权,而在南方则出现了一个名叫朱元璋的人物,他自称“国师”,并以其智谋和勇猛赢得民心。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积累了足够的力量,最终成为推翻蒙古统治的关键人物。
明军北伐与收复失地
随着朱元璋所率领的大顺军不断扩张,其影响力迅速蔓延至整个中国。1366年,大顺军攻破金陵(今江苏南京),这标志着明朝对华南地区的控制。此后,在1370年至1374年间,大规模进行了多次北伐,最终成功收复包括北京在内的大部分失地。
元末皇帝逃亡与抵抗
当明军连续取得胜利时,一些还剩下力量支持的地方官员和武将试图组织反抗,但这些努力最终都被击败。在此期间,即使是最后一位大汗铁穆耳也只能带着少数亲信逃往漠北边疆地区,不再有能力恢复对中国内陆地区的控制。
元帝国解体及其后果
随着最后一位大汗铁穆耳逃离国内以及他的继承人阿台于1370年去世,对外来民族统治者来说,这标志着他们对中原地区长达八十年的统治结束。这段时间里,无数人民经历了饥饿、疾病、战争等苦难,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上的巨大变革,为汉族文化和政治体系重新占据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明太祖建国初期的一系列措施
1368年正月十五日之后,朱元璋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自己的政权。他首先改国号为“大明”,并且废除了所有过去政府机构,将其更换成新的官僚体系。此外,他还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减税放宽农民负担,以此稳固基层政权,并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充足用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和防御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