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融,出生于甘肃天水县的贫寒家庭,他是家中最小的弟弟。早年丧父,由外祖父一手抚养成长,对儒学有深厚的造诣。1943年进入乡塾学习,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在1950年放弃学业,在家自修儒家四书,并从母亲那里学习到更多知识。
1952年,任法融在陕西陇县龙门洞道观结识了道士们,他们朴素善良、勤劳致远,这种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了他。他决定留下,与道士们一起生活和工作,同时开始系统地学习道教经典。在这里,他拜师王嗣林道长为师,成为全真派的弟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任法融逐渐认识到经韵只是表达形式,而真正重要的是修身养性和理解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他花费大量时间阅读《道德经》、《南华真經》等著作,从中汲取智慧,并将其应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之中。
1964至1966年间,任法融对《道藏精华录》的注释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注释使他对《道德经》的理解更加深刻。此时文化大革命爆发,大部分宗教活动受到了冲击,但任法融仍然坚持不懈地研究并传播他的信仰。
1978年之后,当中国政府重新开放宗教自由政策后,楼观台恢复了正常运作。1980年代初期,任法融担负起筹集资金、招募工人维修楼观台以及出版自己的注释版《道德经》等任务。这本书基于古老版本“楼正本”,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完成并发行。
除了这些著作之外,任法融还撰写了一系列关于易学和风水方面的小册子,并且与中国风水协会主席陈帅佛保持着友谊。1985至1992年间,他先后担任周至县政协委员、第四届中国道协常务理事,以及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国道协常务理事和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在2005年,他当选为中国 道教协会会长,并兼职院长一职,为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一位书画艺术家的同时,也是一位以行笔言志的人物,其作品体现了他宽阔的心胸、普济苍生的仁爱心,以及对自然界奥秘的大智大慧。通过欣赏他的书画作品,可以感受到他对于“虚无”、“自然”、“清静”、“无为”以及“柔弱”的哲思,这些都是他在理解《 道德经 》过程中所悟出的宝贵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