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溍,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遗产保护者与艺术赞助人,其对于京剧的热爱和贡献自不待言。他的父亲朱文钧是一位著名的金石学家和文物收藏家,而他自己则在辅仁大学国文系毕业后,展开了丰富多彩的人生旅程。从重庆文化驿站管理处总干事到故宫博物院的编纂工作,再到工艺美术学院兼课,以及成为梅兰芳先生的艺术顾问,他一直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对京剧艺术的热情相结合。
新中国成立后,朱家溍继续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并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等职务,同时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旅游学院以及香港大学等地讲授课程。他还曾受北大哲学系邀请,为美国研究人员指导博士论文,这些经历都显示出他深厚的学识和广泛的人脉关系。在1988年,他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是对其长期以来在文化保护领域所做贡献的一次认可。
除了这些官方职务之外,朱家溍还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昆剧研究会理事、圆明园学会理事及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顾问等多个重要组织中的成员。此外,他还是九三学社的一个活跃分子,在1956年加入该组织并担任文教委员会委员。
京剧对于朱家的意义重大,不仅因为他早年跟随杨小楼学习,还因为他在晚年的表演中展现出了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无尽的敬畏与热爱。在纪念杨小楼先生110岁诞辰时,尽管身为高龄老人,但朱家溍依然以精湛的手法演绎了《长坂坡》和《青石山》,这让翁偶虹评价道:“他的歌喉爽锐,如同传唱着千古英雄故事一般。”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80岁高龄时,他仍然扮演了一系列武戏,如昆曲《单刀会》、《浣沙记》、《鸣凤记》、《铁冠图》、《卸甲封王》,以及京剧《连环套》、《湘江会》,每一次表演都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